直营与客营,哪种模式更胜一筹?

2023-07-27 18:05:11来源:快消

“把渠道掌握在自己手里”“减少对经销商的依赖”“经销商就起到一个配送、打款的作用”这是近几年快消行业里经常听到的话。我们发现,在快消品经销中,饮料行业通常喜欢的话术是精耕,每个业务划片,拜访终端,拿单。

而非饮料行业的其它企业,采用的是经销商做市场,企业做管理。经销商不只是做物流、现金流还要做市场开发、维护,厂家跟经销商一起配合做市场做消费者活动。


(相关资料图)

在这里,我们把前一种模式叫直营,意思是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经营;后面这种交给经销商的模式叫客营,意思是客户经营市场。可能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称呼,但基本意思差不多。在研究市场时我们发现,越是销量大的企业越喜欢客营。

那直营和客营到底哪种模式更好呢?

精耕的直营

在对比直营与客营时,我们要先明白一点,这两种模式并不是独立的。没有一个企业说我的市场全是直营,我的市场全是客营,通常是两种模式并存。只是哪种模式占主导地位。

我们看采用直营模式的企业,有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加多宝等,业务员除了负责跟经销商沟通打款,还要拜访终端、拿订单,帮助经销商分销,有时还要帮经销商催回款。做消费者活动通常是企业员工主导,经销商只负责配货。

做这种模式的企业,其实经销商类似是个DC仓,各个渠道都在厂家掌控之下,因为经销商的付出不多,强势在厂家一方,所以经销商挣的是单纯的辛苦钱。对企业来讲,因为渠道在自己手里,当经销商不配合,企业更换经销商并不会对自己的销量产生大影响。不会产生因为更换经销商,新的经销商无法接住市场,通常还会有换经销商如换刀的效果,因为配合的好,市场销量可能做的更好。

随着市场销量越高,企业请的业务人员也越多,渠道的划分、片区的划分等越发精细,业务员对这些终端的维护,配合着公司的系统,很容易便把终端全面覆盖。

当然这种方式更多是停留在地级市,因为下沉市场距离较远,管控不便,则是交给经销商。通常这些企业发现,下沉市场的销量远远不如自己地级市场,认为下沉市场做的不好的原因就在于经销商对渠道的管理不足,业务不专业。加深了企业认为直营比客营要好。

但这样的坏处在于,企业把大部分的事情都做了,经销商基本上都是坐商。企业并没有利用好经销商的社会资源。当企业的经营遇到瓶颈的时候,企业往往认为是因为经销商只是坐商没有活跃起来,但却从来没想过,是谁让经销商成为坐商的。还不是企业的主导方式,让经销商只挣个辛苦的微利。尤其是越是精耕的企业,其经销商在区域的数量就越多,每个经销商的销售额也都很少,说是减少经销商的配送半径,其实还是防止经销商做大做强。

其实,这种直营的模式看着是经销商挣个微利,大有所谓的没有中间商挣差价。但其实企业的成本并不少,因为需要大量的聘请员工,人工成本其实是很大的一块支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这些企业做的越大,反而利润越低。尤其是员工觉得工资低,所以就会跟经销商一起弄些其它的东西。

这也是为何农夫山泉把业务人员都转到经销商那里,给到经销商基本8个点,而后经销商负责发业务人员的提成,只是每个大区经理手里还是会有些额外的费用。快消新兵元气森林在这几年(2022年之前)的经营方针,可谓把直营的问题都显现出来了。大量的业务人员,高额的成本支出,业绩虽然上去了,但各种贪腐等问题出来,企业一算不怎么挣钱。最后的结果是想把业务转到经销商那里,结果经销商不收。如今,元气的策略是更加依靠经销商的力量。

客营的费用

客营是如今的主流,其实可口可乐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很多人说可口可乐应该是精耕,业务拜访拿单等等,但实际上就是客营,因为无论是中粮还是太古集团,他们就是最大的经销商,下面细分市场的经销商更多是二批商。当初可口可乐也曾在中国有一块区域是自己来操盘的,就是其接手了嘉里手里经营的区域,最后2016年可口可乐实行双瓶装,把市场交给了中粮和太古。

这样“改变”后,可口可乐在上海的总部通常是负责全年业绩规划、大型活动策划。比如,当年的“围剿”元气森林就是上海总部的主意。其它的市场维护、市场策略都是中粮和太古的各种操作,这也是为什么中粮可乐有各种APP,而太古那种更多是微信公号来解决事情。当然,无论是中粮还是太古,对业务员的基本管理是一样的。

其实,不止是可口可乐采用这样的轻资产方式,基本上外企单位在中国都采用这种客营模式。比如,今年爆火的三得利,是由今麦郎代工的、而后经销商来做市场经营。2016年,三得利与汇源合作成立汇源三得利有限公司也是这样的目的,借助汇源的渠道、工厂来经营产品,只是汇源对三得利的重视不够,并且本身汇源也自顾不暇,最后双方对簿公堂。也让汇源失去了三得利这只潜力股。如今的三得利就单纯是不合作,只代理客营模式。

在饮料行业中的娃哈哈联销体更这方面的集大成者,经销商完全掌握了下面的渠道,企业的业务负责催经销商回款。

而在非饮料行业外,其它企业几乎完全是客营。比如,速冻行业,可能几个市才一个业务,一个业务的业绩盘都是几千万。在肉制品行业更是如此,双汇、雨润等等,都是经销商主导,业务员为辅来经营市场。

略有些“意外”的,是乳业市场。大家都觉得乳业应该跟饮料行业相同、采用直营模式,但实际上虽然两大巨头的员工也不少,但他们更多的市场采用的都是客营模式。员工负责的更多是检核经销商的市场工作。

客营的缺点在于经销商对利润要求较高,对新品推广不利,遇到挫折后会退缩。我们以娃哈哈为例,娃哈哈从高峰时近800亿,导致销量近乎腰斩,除了有谣言之类的影响,确实是有大量的经销商觉得娃哈哈利润不足,经销商的更换导致了业绩的下滑。宗馥莉在2022年接班会上反思如今娃哈哈千万级的经销商只有400多个,而十年前,东北的经销商都是销量过亿的。

尤其是在推新品的时候,很多经销商是能帮助铺货的,且执行力也很高,但一旦遇到回转不快,经销商也没办法像厂家那样坚持下去。这也是为何新品成功率低,经销商大多觉得我这是挣钱需要给企业交的保护费。客营时经销商担的责任也是更多的。比如,最主要的就是处理旧货,这在乳业更为明显,企业给经销商提供的旧货点数是很低的,但对于产品的新鲜度要求又高,这就导致经销商只能自己回收,低价处理,是各大平台的主要供货商。

因为经销商需要回本,窜货这些就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窜货非客营直属,但相较直营,窜货的事情更多,因为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更高,直营的利润太微薄。

为什么大部分的企业都采用经销商掌控的方式,一是节约劳动力成本,企业员工更多是经销商管理,指导经销商哪些方面做的不足;二是能发挥经销商的社会力量。

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两年现代卖场的倒闭,很多卖场采用的都是企业直营,因为卖场早年有地位,都要求跟厂家谈,很多厂家只能接受这样不平等的要求。结果就是,卖场倒了,企业要不回货款,只能去打官司要保全,结果也是遥遥无期。

可在经销商自己经营这些渠道的时候,他们都有自己的资源,除了能承担垫资,别人也有办法要回自己的钱。这就是为什么家乐福各地炸雷,但是“大客户”蒙牛、伊利并没有起诉家乐福。很多经销商还继续供应产品。

现实中这样的经销商很多,有某些特殊的资源,或是做团购或是做特殊渠道,你只要给我个底价就可以,其它我来做。这样对于开发企业的市场好处更大。

其实,很多大的经销商也都有自己眼光的,并不只局限于眼下的利益。虽然也有经销商怕自己把市场做好了,转眼有其它客户来撬市场;同样也有经销商怕业绩做大,明年市场任务重,把业绩压着做等等,但从长远来看,也是因为经销商与企业的利益捆绑不够,信任不足。

真正的合作,就是要把经销商的力量用到最大,把市场给客户,企业做好管理和指导,这样才会有“利润”这个目标。

(原标题:没有经销商,厂家永远“不入流”)

标签:

  • 今日焦点
  •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