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文:制造名城有多硬核?三个指标告诉你

2023-06-18 15:34:24来源:湖南日报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喜张

通讯员/旷达 罗斌 孙敬令

什么比黄金更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信心。

株洲信心在哪?

在轰鸣的企业车间,在川流不息的物流车辆,在人潮涌动的“厂BA”,在烟火气十足的“炒粉节”……

更在三大关键指标里: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制造业税收。

读懂“红彤彤”的指标,就读懂了一座制造名城的信心与韧性。

制造业税收,稳稳的“第一动力”

一周前,一场备受关注的全市财税收入会议召开。随后,一则消息迅速传开:

“1到5月,株洲制造业税收增长了8倍,占税收比重36.7%,位居全省第一。”

36.7%是什么概念?

与2020年的19.84%相比,再翻近一倍。

与2022年的24.95%相比,继续拉升。

最关键的是,去年,株洲这一比重首次超过房地产业,成为税收第一动力。今年,比重持续上涨,无疑释放出强烈信号:株洲,不再过度依赖房地产。

地产业回归理性,制造业挺起腰杆。在株洲产业观察者看来,这并不稀奇,坐拥数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的株洲,理应有此“反超”,甚至未免来得太晚。

背后,是一座制造名城的价值观理性回归。高质量发展赶考路,与经济短期刺激割席,一心一意脚踏实地办好株洲自己的事——全力向制造业高地进军。

指标是动作的结果体现。

今年初,经济学家李稻葵在2023黑马产业大会上说道,未来5至10年,经济增长应当由产业发展带动。

株洲早已动起来。早在2021年9月,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就提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要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

问题导向,正本清源,更清晰、更聚焦、更有持续性,因制造业而兴的株洲,必将又因制造业而强。

两年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链,放大“厂所结合”效应,提升产业片区城市舒适度……一切关乎制造业存亡的大事小事,都是株洲的头等大事。

财源就是最好的证明。

企业“用脚投票”,加码株洲

从长远角度看,制造业投资指标,比制造业税收占比更为重要。

株洲成绩照样不俗:今年1到4月,株洲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

具体来看,更为直观:“3+3+2”产业体系中,汽车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深加工、生物医药、轨道交通分别增长181.5%、119.6%、53.2%、55%。

制造业投资,通俗理解,就是制造业企业所开展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而与基建投资由政府投资主导不同,制造业投资主角是民营企业。

从投资方式来看,主要涉及建设厂房、购置并安装设备等,建设时间一般在2年左右。

拿今天的真金白银,赌2年后的未来可期,考验民企勇气,也体现投资信心。复杂形势下,更是如此。

企业“用脚投票”,加码株洲:

中车双碳产业园暨新能源乘用车电驱系统及关键部件制造基地项目开工,一期预计2024年投产;

三一智慧钢铁城入驻企业陆续装修入驻,预计投产后年钢材流量将达300万吨、产值近200亿元;

华锐精密新基地落成投产,年产值将超10亿元……

株洲用心用情,服务企业。

重大项目最高规格周调度,重点项目建档立卡;拿地即开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制造业与株洲,正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双向奔赴”。

技改投资,企业在株洲笃定未来

信心与决心,向来难分彼此。

主动技改就是主动求变,产业转型越深,技改需求越足。

今年1到4月,株洲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0.7%,增速惊人。

为何?因为企业笃定未来,誓要“老树发新芽”。

钻石切削高端制造高精密复合涂层切削刀具项目正在技改,达产后,可新增数控刀片4000万片,年产可达1.2亿片;

澳维高性能膜元件技改及扩产项目,将持续开发适用于家用领域或工业领域的膜元件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技改项目有个显著特点:由于投资少、风险低,而且不少项目是在既有厂房、现有土地上“闪转腾挪”,短时间就能“立竿见影”。

株硬集团的2000吨高端硬质合金棒型材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是该集团20年来最大的技改项目。经历疫情,依旧提前5个月达标达产。

如今,自动化、智能化已大规模应用,员工也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企业负责人介绍,以压制岗位为例,以前一个人仅能操作一台设备,现在一个人可同时照看8至10台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6至8倍,产品交货及时率大幅提高。

“株洲存量企业多,技改项目面广量大,舞台不小,空间很大,未来成效还将更加明显。”上述负责人认为。

船到中流浪更急,唯有秉持信心,唯有奋发实干。

制造业可期,株洲可期。

标签:

  • 今日焦点
  •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