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获取信息的方式异常多元和便捷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要读书?
(相关资料图)
因为通过电视或用其它的方式搜集的信息,即那种通过直观方式接受的知识,是最浅显、最粗疏且没有经过精密逻辑证明的东西,是值得存疑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要读书。
那么,应该如何读书呢?
今天是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后台经常收到读者留言,请教东岳先生的读书学习方法,小助理特意找到东岳先生的一篇旧文,与诸位同学共享。
福利预警!
世界读书日,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东岳先生学习坊发出 100 元优惠券
限时限量 100 张,戳下方链接等你来抢
划重点:抢过券的朋友一定要在今天使用
活动福利仅此一天,别错过
授课老师|王东岳 独立学者、《物演通论》作者
选择书籍是最重要的事
读书的要义是对话。读什么书就等于跟什么人对话,而且,读书的过程始终就是对话的过程。所以,你应该选择与你思想量级相当或者你所希望企及的思想量级的书。
马基雅维利写了《君主论》之后,震动西方,后来被当时的佛罗伦萨公国的君王罢黜流放,在农村务农。他白天干粗活、晚上读书。每次读书以前,都要净身沐浴,换上自己最庄重的官服,也就是他认为最能表达自己身份的服装,然后才正襟危坐开始读书。在他看来,读什么书就是在跟什么人对话,绝不敢轻慢对方。
对学者而言,唯其著作,最具深度。因为学者在写作的时候,调动了最高的智力,是用最严谨的逻辑和最精准的词汇表达最系统的想法。
如果书籍的内容质量很低,就等于和很庸俗的人对话。这就是为什么要读经典的原因。
所谓经典,不是自命的经典,也不是指派的经典,而是经过时间检验,能成为人类历史和文明长河中作为思想奠基的那些书籍。现代人在越来越汹涌的信息洪流中逐步失去了读书的习惯,就等于失去了和最伟大的人对话的机会。
读书的时候必须要很虚心
即使作者的观点与你完全不同,也可以先把自己的思想腾空,这叫虚心。唯有腾空自己的原有思想,只追逐对方的思路以及对方对自己思路的系统证明,才能进入对方的思境。唯有进入对方的思境,与对方契合,甚至把自己当成对方,才能真正完全理解对方的思想。
既然读书是对话,首先需要你理解对方;如果你弄不懂对方表达的真正含义,那么首先要检讨自己。即使觉得对方论述的不对,也要反复思考是自己理解的不对,还是对方真的有问题。只有抱着这样极谦虚的态度读书,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才能吸收到别人的想法以及想法中的合理之处。
任何一本严肃的或经典的思想著述,其思想深意必然不是能被一般的读者轻易体会的,语言的有限性常常只能表达思想的表层,符号系统后面的思想才是需要我们仔细体会的。
所以老子开篇就说 " 道可道,非常道 ",即道是可说的,但用正常语言不可道,需要非常语言才能道,但没有非常语言,于是老子只能说他的道玄而又玄,是我这个符号系统不足以表达的东西,故 " 名可名,非常名 ";黑格尔开篇就说,一旦用语言表述其思想,马上就发生变质和肤浅化的问题。
所以会读书的人绝不是在字面上读懂,而是寻求符号系统后面的思想深度。这需要彻底的虚心。只有充分理解了对方符号系统后面的深刻思想,你才能比较其思想与你原有思想视角的不同。
目前很多人还没开始读书,就已抱着准备批判的态度,更不用说对别人思想的深刻理解了。当然,我说的读书,首先在于你选择了你觉得值得一读的书,既然你选择了,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在这个基础上,就必须首先抱着虚心而不是批判的态度去读书。
至于读完以后是批判还是认可,批判什么,认可什么,那是以后的事,是你基于对别人思想充分的理解,且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才有权利去做的事。
戳下方链接,
一键开抢 100 元读书日优惠券
思想性书籍必须精读
读思想性书籍是用脑过程,不是用眼过程,是深度的思维过程,不是浅层的泛读过程。读书即读思想,要和作者的思想流契合,且需要一步步深化。
因此我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读思想;我不是在调动思想,而是在酝酿思想;我不是在酝酿思想,而是在整理思想;我不是在整理思想,而是在发掘思想。
唯有这样一层层的思维过程才叫读书。
真正的思想性著述,一天只读两三页才有可能真正读懂,这种读法叫精读;比如读牛顿的书,用微积分解力学,你一个小时能读过去三页吗?如果一本思想性著作,一小时读了 20 页,我认为那不是读书。
真正的好书必须精读,需要深层的思想领悟,而不是浅层的用于聊天时的符号炫耀。有人读书只是为了博得与人聊天时的谈资,这是极无聊的做法。
真正的好书,一生读几十本、甚至真正读通几本已足矣!记住黑格尔的名言" 博学绝不是真理 "。
真正的思想者,大多数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形成自己的理论,如牛顿三十多岁就完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虽然真正成书在四十多岁;爱因斯坦二十多岁就提出狭义相对论,接近三十岁左右提出广义相对论,其阅读量远不能和那些资深的物理学教授相比。年轻的没读多少书的牛顿和爱因斯坦却成了各自时代的思想标杆。
所以,读书不在于量,而在于其精读的程度,在于对思想的提炼和发掘以及由此达到的思想高度。
因此,永远不要炫耀读了多少本书,你真正值得骄傲的是你读懂了多少本书以及你读懂的是什么书。
读书要突破作者的非逻辑要素
读书的难处在哪里呢?
对于作者来说,他一旦能有此作,自是早已身陷其境,故觉悠然无碍,一任神游远逸;然对于读者来说,则有一个尚待置换思境的麻烦存在,骤然临之,就像立刻要叫人置换另一颗脑袋一样得不易。加之作者的思路,自有作者自身的非逻辑要素使然,其运词造句,意蕴别具他解,却常常不为作者所自知,于是,一意孤行地挥洒成章,结果无异于摆出了一副专与读者作对的架势。
所谓作者的非逻辑要素,指的是每个人因基因不同而独有的思维天分和思维倾向。而逻辑,是人类共同具有的先验的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即文化或文明得以积淀的智质基础。
所以,作者的思想表达是其逻辑和非逻辑成分的总调动。而读者的先天基因和作者不同即天分不同,后天的认知构型即思想积淀不同,要进入作者的思境自然不是容易的事。
更重要的是,哲学著述,或者说专业著述,使用每一个符号和文字,字义上都与我们日常的语言不同。
正如莱布尼茨所说:人类一般使用的语言是民众在日常形而下环境中缔造的语言,不能解决形而上思境下的问题。但语言都是形而下的,如老子的 " 道 " 要表达的是天地运行的规则,而 " 道 " 本身是 " 道路 " 的意思。
于是,哲学常常不得已用日常语言表达着和日常完全不同的意思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又不能一一加以注释,否则注释充斥正文,难以成书,由此造成的写作和阅读难度自不待言。
因此,读者面对作者的遣词造句与逻辑组合,常常需要辨别和深入思考其含义。这就是思想性著述和符号本身的困境,既构成作者的困境,也构成读者的困境,而突破前述所有困境才叫读书。
真正读书一定要做到 " 六经注我 "
" 六经注我 " 其实是解读前人文本的必须方式。如果你解读前人的一个文本,你没有任何新视野、新见解,这叫读书吗?你只有能够读出前人文本对你造成的启迪,也就是后向信息量增大对前向具有更大解释力度,你能够解读出更深刻的见地,这才叫读书,这才叫做学问。
我举一个例子,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这本书的绪论中,竟然专门感谢马尔萨斯。大家都很熟悉,马尔萨斯不是生物学家,他只不过是个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主要学说是《人口论》,认为人口成几何级数增长,而人类的生活资料或者是生产能力呈算术级数增长,因此人类的人口增长前景必然造成饥馑、瘟疫和战争,由此恢复人口和资源之间的平衡。我们姑且不论这个学说是否正确,他给达尔文造成了一个重大启迪,就是达尔文意识到生物的生殖潜力远远大于生物的现实生存量,就是任何生物的生殖能力是非常大的,而现实资源允许它的生存量却是一个非常低的有限数量。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对达尔文造成一个重大启迪,就是达尔文深刻理解种内竞争在进化过程中是一个怎样的作用力。这个跟达尔文生物学毫不相关的研究,被达尔文专门在《物种起源》的绪论中加以明文鸣谢。这叫 " 六经注我 ",这才是真正做学问的方式。
要知道古老思想、前人学说它的价值就在于,它内含着可以广泛生发的后向解释力。我借用黑格尔的一句话说:" 一朵绽开了的花朵,它的全部内在规定性,都包含在那个微小的种子之中 "。因此你如果不能对前人简洁叙述中所隐含的解释力,你如果不能把它揭示开来,证明你没有研究功力,证明你没有新信息把握量和整顿能力。
因此真正读书一定要做到 " 我注六经 ",忠实于原本;" 六经注我 ",大信息量重新解读,这是做学术的最规范方式。
小结
学会读书非常重要。一个人一辈子只要真正读懂了几本思想著述,就可能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了,读懂几十本则已经非常高超了。
问题是大多数人一生都读了数百本书,却都没有达到那个思想高度,归根到底是不知道什么是读书以及该如何读书。
在读书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读不懂的问题。只有不断思考,反复琢磨,一点一滴扩大自己能懂的领域,就会越来越容易贯通自己不懂的部分。
真正的好书都是在反反复复中读懂的,不可能一次两次就全部读懂,更不能一目十行。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一场纯粹思想的学习?
东岳先生二十年智慧之结晶,带你领略哲学,思考生活。
以无用之学启迪每一位学习者,体悟 " 道 ",成大事。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让我们与东岳先生一起,走一次纯粹的思想探索之旅▼
《东岳先生学习坊全集课程》
144 讲,提升你的思维认知
戳下方链接,
一键开抢 100 元读书日优惠券!
标签:
上一篇: 全球最资讯丨桅杆的拼音_桅杆的拼音及解释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