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程聪报道 “当好白衣战士,传递中国精神!”3月31日,结束了援非工作的湖南第19批援津医疗队队员、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蔡泽民,分享这一年多来的援非经历,讲述他的医者初心。
在得知援非医疗队的报名消息时,蔡泽民内心有过犹豫,参加医疗援助一直是他从医21年时间里还未实现的心愿,但此时家中两个孩子都需要人照顾,他有些放心不下,但当他同妻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妻子当即表示支持。随后,通过笔试、面试和考察,蔡泽民顺利入选了。
▲蔡泽民 左4
【资料图】
2022年1月16日,蔡泽民跟随中国(湖南)第19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达到津巴布韦,在受援医院帕瑞仁雅塔瓦医院的新生儿科,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援外医疗工作。
出发前蔡泽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也向之前参加过援非医疗工作的同事了解过情况,但到了当地,困难似乎比想象得还要多。非洲国家津巴布韦物资匮乏,医疗条件落后,经常断水、断电、断网,尤其在旱季,没有水电的情况或持续数月之久,只能靠太阳能和发电机勉强维持。帕瑞仁雅塔瓦医院已经是津巴布韦最大的公立医院,但医疗设施器械和诊疗水平仍然处在十分落后的水平,很多疾病的诊治没有检测器材支撑,且医护力量不足,导致许多患儿耽误治疗。
面对这样的情况,蔡泽民坚定了想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带领下级医生完成日常查房、诊疗等各项医疗工作之余,蔡泽民还经常组织开展培训,加强医疗应急能力,手把手教导如何使用仪器,甚至插管、上呼吸机等基础性工作,通过实操来提升他们的医疗技术。不仅如此,医疗队还经常走出医院,去偏远贫困地区送医送药,为当地华人华侨提供线上线下咨询诊断服务,走进学校、企业开展义诊……
“我们总会要离开,希望能够将我们的诊疗技术更多传授给他们,将来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蔡泽民告诉记者,当地至今仍在使用过去的纱布胶带,这些胶带时常把新生儿娇嫩的肌肤拉扯出血,他看着十分心疼,便把自己随身带来的医用纸胶带、烫伤药等拿出来赠与患儿家属使用。
在援助的近14个月时间里,蔡泽民累计诊治新生儿1600余例;共进行了15次典型病例讨论、12疑难病例讨论及8教学查房,帮助受援医院新生儿科医生整体诊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除此之外,作为第19批援津医疗队防疫组长,蔡泽民还负责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各项防疫工作。在驻地做好常规消杀工作,进行隐患排查,保持环境清洁,确保医疗队自身不感染,最大程度保护队员健康生命。还参与了当地新冠肺炎的防护、救治工作,加强防疫指导。在疫情防控期间,第19批援津医疗队全体队员实现了“零感染”。
如此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的付出,第19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尊重和一致好评。回国之前,津巴布韦副总统奇温加特意向包括蔡泽民在内的援津医疗队全体队员授予了津巴布韦共和国“卓越勋章”。
“当地居民不会说英语,我们其实是无法交流的,但在医院、在大街上,只要看到我们工作服上的中国国旗,他们都会用中文跟我们说‘你好’。”蔡泽民说,每每听到患儿家属用生硬的中文跟他说“谢谢”“你好”时,他内心自豪又感动,医者无国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履行这份职责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而他只是在履行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他也是代表着中国彰显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今年3月,迎接蔡泽民回家的妻子笑称他瘦了、黑了,还老了,像个“小老头”。相比一年前,蔡泽民瘦了12斤,他告诉记者,确实条件是挺艰苦的,但都能够克服,作为“国家队”去开展医疗援助是一项崇高的工作,还有下次机会的话,他还是会毫不犹豫报名,也会鼓励身边的同事参加。
“逢年过节都会收到医院的慰问,也会时常关心我遇到的问题,帮助我解决,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蔡泽民说,援助期间,医院的关心关怀让他在异国他乡也不觉得孤单,觉得十分暖心,“有了这次的经历,我更加珍惜我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也要更加努力、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去需要援助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去践行医者承诺。”
(图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